無障礙影院如何讓盲人和視障人士享受電影

2025.02.10

每個月有好幾天,北京各地的文化場所會特別多人聚集。譬如是逢週二的中國盲文圖書館,因為當天是播放無障礙電影的日子,而觀眾總是很多。這是一個小眾的電影愛好群體:盲人和低視力群體。

有人可能會疑惑:如果看不到屏幕,又該怎麼享受電影呢?如果你是盲人或視障人士,為什麼還要去看電影呢?

透過電影「看」見世界

電影不單是娛樂——它們是通向世界的窗口。對於有視覺障礙的人來說更是如此。熱門電影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觸點和共享經驗,激發了參與對話和與社會的聯繫。

音效有幫助亦有局限

盲人和視障人士欣賞電影的一種方式是聆聽對白、音樂和聲音,從而想象畫面和劇情。美中不足的是,這是一個有限的輔助,因為這仍然無法給視障觀眾呈現電影全貌。遇到沒有台詞的片段,他們更加難以猜想和拼湊出畫面。

以槍戰場景為例:視障觀眾可以聽見槍聲,但不知道是誰開的槍,是否有人中槍,以及後續發生了什麼。因此故事情節支離破碎,體驗很不完整。

這就是口述影像講述員的作用。

講述員:無障礙電影的幕後英雄

講述員為盲人和低視力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電影體驗。他們彌補電影音效無法傳遞的訊息——包括演員的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風景和周圍環境,例如建築物和日落等。講述員填補空白,成為觀眾的「眼睛」。

講述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和大量的練習才能獲得相關資格。講述員必須提前熟悉電影,才能快速解釋正在發生的事情。當遇到難以描述的場景,講述員會精心準備,寫下關鍵時刻,甚至需從影評中汲取靈感。

無障礙電影的忠實觀眾張朝華表示:「我希望盡可能長久地感受這世間我所能感受的一切。失明意味著喪失百分之八十多數人能夠體驗的東西。但我不想連剩餘的百分之二十也損失掉。」

「看」電影:每周的高光時刻

毛衛義是一位先天視障者,也是中國盲文圖書館的觀影常客。他每周都來,早晨5點從家裏出發,路上花費2個小時,就是為了能與其他夥伴一起觀影。

毛衛義說,看電影讓自己增長了不少知識。他沒上過學,不會盲文,對很多東西都不了解。像是飛機,他從來沒坐過,不知道長什麼樣子,通過口述影像講述員的描述才明白。

看電影這幾年,聽著口述員描述一段劇情、一個畫面,毛衛義慢慢模仿學習,表達能力改善了,分享欲也變強了,還交到了不少朋友。

中國盲文圖書館口述影像專家武慧敏也提到,「無論是盲人還是明眼人,對影視藝術的需求都是平等的。觀影有的時候,不只是觀影。它是一種社交,也是一份生活的儀式感。」

製作無障礙電影的挑戰

然而,觀看無障礙電影的機會仍然有限,需要解決諸多問題:

  • 無障礙電影數量較少,且不易在網上觀看。
  • 製作一部電影的無障礙版本非常耗時,從寫劇本、敘述到合成通常需要近30天。
  • 現場電影場次通常在固定時間和固定地點放映,視障觀眾難以或不便到達。

解決方案:騰訊視頻無障礙劇場

為解決這些挑戰,騰訊聯合中國盲文圖書館共同發布騰訊視頻「無障礙劇場」,這是一個直接為視障人士提供電影的網上平台。

提供數百部熱門電影和電視劇

無障礙劇場將分批次上線包括《熱辣滾燙》《漫長的季節》《三體》等在內的600多部優質電影、電視劇和兒童動畫,後續還有綜藝等內容。

為確保平台滿足用戶需求,我們還設計了一套問卷,調查蒐集關於首選電影的反饋,以便定向製作無障礙內容。

用戶友好的無縫體驗

無障礙劇場非常易於使用。作為首款通過中國盲文圖書館無障礙檢測的長影片應用,在深度調研之後,核心功能均已完成讀屏軟件適配,確保設計功能滿足用戶需求。

視障人士登錄騰訊視頻App,識別到用戶手機讀屏功能已啓動後,無障礙劇場會自動出現在騰訊視頻首頁左側,讓觀影變得順暢、直觀。

借助AI和義工提升影片製作效率

AI技術讓無障礙電影的製作更快、更高效。我們接入了騰訊視頻AI大模型技術提升製作效率:

  • 基於情節和對話間隔生成口述腳本的初稿。
  • 自動配音和合成,將製作週期從30天縮短至平均10天。

同時,我們啓動的義工招募計劃將進一步加快製作速度。該計劃將招募100名公益義工,他們將在AI工具的協助下,為騰訊視頻授權的150部影視作品製作無障礙版本。

無障礙劇場項目不止體現了技術進步,更讓文化和講故事體驗更具包容性。隨著平台繼續發展壯大,希望越來越多的盲人或視障人士能夠感受電影的魅力,體驗快樂,並借由電影聯結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