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騰訊科學WE大會:全球頂尖科學家尋找未來科技「轉折點」

2024.11.15

科學研究和科技進步使很多過去只存在於想象中的事物變為現實,推動人類突破新的界限,驅動社會向前發展。近日,科幻電影導演郭帆來到成都,在第12屆騰訊科學WE大會開場演講中表示:昨天的科幻,也許就是明天的現實。」

本屆WE大會的主題是科技樹·。五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分享了對量子科學、黑洞、引力波以及暗物質的見解。他們還介紹了神經科學和生物工程領域關於疾病治療的最新發現。

這些科學家秉持共同的念:人類必須保持好奇心,堅持不懈地探索未知世界。這與騰訊科技向善的願景不謀而合。騰訊通過設立科學探索獎等舉措,持續支持基礎科學研究。

2013年首次舉辦以來,累計已有近10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在WE大會上分享自己的研究見解和發現。以下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本屆WE大會亮點。

緊跟下一波科技浪潮

量子科學家薛其坤教授詳細介紹了他和同事及團隊歷時四年的艱辛研究歷程:他們在磁性拓撲絕緣體材料(一種既能絕緣又能導電的創新材料)實驗中發現該材料具備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他們的研究成果將為低功耗電子產品開闢新的可能。

薛其坤說道:「我衷心希望年輕人保持對自然和科學的好奇心。熱愛科學,崇尚科學,敢於從事科學研究。

黑洞與宇宙誕生

諾貝爾獎得主Kip S. Thorne教授介紹了黑洞以及遙遠宇宙中兩個黑洞碰撞和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大約13億年後,當這些微弱的引力波在地球上被探測到時,就到達了一個轉折點。

索恩教授預測,到2030年代或2050年代,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引力波將讓我們對宇宙誕生和量子引力有更多了解。

神秘暗物質

劉江來教授負責位於四川省的錦屏地下實驗室的暗物質探測實驗。他指出,宇宙的95%由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其中27%是看不見、摸不的。發現暗物質的存在將加深人們對宇宙的了解,並有可能引發一場物理學革命。

劉江來指出:科學探索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取得進展,然後,第二天就出現一個奇怪的新現象!這種不可預測性也是科學的魅力所在。劉江來於2019年獲得騰訊科學探索獎。

大腦GPS系統

May-Britt Moser教授和另外兩名科學家因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神經細胞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但他們的研究工作遠未結束。

「我們知道,當人們患上阿海默時,首先死亡的就是這些細胞。當我們尋找阿海默的原因時,我們必須先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些細胞為什麼會死亡?這樣我們才能阻止它們的死亡。」

推動新藥研發

Donald Ingber教授認為,突破極限,挑戰不可能實現的任務才能解決重大問題。Wyss研究所致力於探索如何將生物學原理與工程創新相結合,挖掘變革潛力。他們研發的突破器官人體正在革新醫學研究。這些片中鋪人類患者的活細胞,能夠模擬一個或多個人體器官的功能,有助於研究人員加深對疾病機理的了解,準確洞察新藥的效果,加快開發更安全、更具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