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用戶、產業、社會(CBS)三位一體,科技向善
本文摘自騰訊主要創辦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為集團年度特刊撰寫的文章。
二十多年前互聯網剛出現的時候,寫程式是一件很酷的事,大家常常互相比拼誰的編碼寫得漂亮,我反而更在意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
1995年我用一部Modem和一條電話線開通了Fidonet(惠多網)的深圳站,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誕生於1984年的惠多網,是我與互聯網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這段經歷讓我對包括BBS在內的互聯網產品,建立了最基本的認識。當時所有站點都是由熱愛電腦通訊的發燒友們自發組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用戶需求的驅動下,BBS平台的功能不斷增加。這是一款優秀互聯網產品進化疊代的實例,我從中深受啓發。
三個價值
一個好的互聯網產品怎麼產生?首先它要有應用場景,產品被使用才有價值。
基礎科學不斷突破人類認知的局限,讓我們的能力越來越強。這些不斷提升和積累的能力最終要通過一些場景應用起來,改善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惠多網把世界各地原本陌生的網友連接起來,讓大家可以更加便捷地交換信息,交流情感,打開了新的應用場景,讓電腦有了生命。
二是網絡會產生新的價值,當產品被很多人使用形成網絡時,它會自己進化疊代。這就像好的文學作品,讀者各有解讀,往往超出作者的設計。
互聯網產品也是一樣,有的時候你想象不到大家會怎麼使用它。越多人用,使用場景和方式就越多樣,就有更多網友的發明創造。如果我們注意觀察,我們會有更多發現,並從中獲得靈感,開發出新的功能,推動產品不斷疊代。
惠多網之後的幾十年中,互聯網飛速發展,我們也有幸參與其中,打造了像QQ、微信這樣被大家喜愛的產品,它們是互聯網人與用戶共同參與和創造的產物,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過程。
在我們做QQ和微信的過程中,又有了第三個發現 :跨界的價值。很多創新都來源於跨界,當人類積累的技術能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這些能力會在跨界中產生新的應用場景。例如,QQ是像傳呼機一般的信息收發工具跨界到互聯網以後產生的應用,而微信的本質其實是一個郵箱,它是郵箱與移動互聯網結合後產生的應用。
用戶、產業、社會(CBS)三位一體
現在我們面臨新的藍海,這是一個由科技向善所推動的跨界創新的藍海。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有兩個變化在同時發生 :一是由科技進步帶來的一系列技術能力飛速提升,包括雲、人工智能、虛擬實境,以及生物科技、新能源等 ;另一個是社會、經濟、文化和技術發展帶來的需求變化。
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數碼化、智能化,越來越多的長者、年輕人和身體障礙人士加入數碼世界,互聯網服務的主要對象從用戶(C),發展到產業(B),現在變成了社會(S)——這是一個新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社會需求與過去有很大不同,很多源自各行各業、不同人群長期積累的社會問題,千頭萬緒,解決起來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統觀全局,在深入了解社會痛點的基礎上,尋找到適合我們發力的方向。
例如,我們的「為村」項目發揮微信的連接能力,打造了一個助力鄉村振興的移動互聯網工具包,可以為村莊定制微信公眾號,推動鄉村數碼化發展,等等。
自從提出「產業互聯網」戰略以來,我們介入了很多行業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特別是疫情期間,在做公共應急產品與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在教育、醫療這些行業,很多公共需求不能單純從商業化的角度切入去滿足。
今年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成立後,我們圍繞重點關注的社會議題成立了新的實驗室系列,包括銀髮科技實驗室、創新辦學實驗室、科技生態實驗室、碳中和實驗室、為村發展實驗室。2020年的同心戰疫和今年參加河南暴雨援助的過程,讓我們看到了向善所激發的團隊行動力和創造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更多跨界創新的可能。比如在河南暴雨中表現突出的騰訊文檔,由於各方力量自發收集和更新求助信息,「救命文檔」發展成為一個大型網上協作工具。我們的技術團隊在支持響應社會需求、幫助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也挖掘出了未來新的應用場景。
(點擊了解網友如何巧用數碼科技齊心救援洪水受災民眾)。
為了讓大家在騰訊會議(國際版為VooV Meeting)裏聽得更清楚,我們的技術人員研發了新一代即時音訊技術——騰訊天籟AI技術。最近這個降噪的能力用在了人工耳蝸上,讓人工耳蝸的清晰度、可懂度提升了40%。天籟實驗室和人工耳蝸廠商又一起開發了一款名叫美訊聽寶的App,看電視時把手機放到邊上,打開 AI 輔聽的功能,對聲音的識別率能提升66%。
2020年初,我們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合作開發出了新冠肺炎影像識別模型,兩個月內就為24,000多名患者進行了肺部CT診斷。這個診斷系統甚至被運用到醫療車上,用於快速篩查。這些新的需求加快了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最近我們也在河南暴雨事件中獲得新的啓發,讓我們思考是否可以發揮我們的能力建立一個新的開放式的急救網絡平台,把社會各界的力量都耦合進去。我們有能力創建這樣的網絡。
如今,在鄉村振興、適老化、碳中和等各個社會議題上,都有很多還未被充分滿足的社會需求。從解決社會痛點的角度出發,依靠已有的技術能力,可以發現很多讓人興奮的場景。與過去不一樣的是,以前習慣從產品出發做創新,未來則要跳出原有框架,把視野打開,站在全局角度去尋找更系統的解決方案。
短短20年間,中國網民總數已達到10.11億,網絡普及率71.6%。我們之所以提出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並上升為公司戰略,成立專門的部門投入1,000億資金去做,是因為它既是我們責任所在,也代表了未來創新的方向。
還是要專注
在這片藍海中,沉浸和專注才能帶來發現和突破。面對多種需求時,我們要識別關鍵需求和對社會有益的需求。這種識別和判斷能力只有我們沉浸在服務用戶的過程中才能建立,你要探索下去才能看到用戶最痛的點在哪裡,那可能就是一個創新的機會。不要在需求裏迷路,我們還要結合自己的長處去解決關鍵問題。形成長處也要專注,長時間專注,把資源集中在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上,才能不斷突破。
騰訊是一家務實的公司,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堅持以正為本,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面對新形勢下CBS三位一體、跨界創新的藍海,企業需要做的是認真投入,親身去做。
從去年疫情以來,數碼化進程的加速讓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加劇。實體經濟承壓,而由於醫療條件改善,人口老齡化也逼近現實。我們面臨時代巨變,整個互聯網行業都在重新思考未來。但我始終相信科技創新與向善的力量,互聯網從誕生起就致力於讓人們消除隔閡緊密連接,創新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動力。
在過去23年裏,騰訊的發展就是源於我們把用戶價值放在第一位,本著為用戶、為社會的初心一路走到現在。現在的行業盤整讓我們有機會正視過去在快速發展中疏漏的問題,重新思考一個企業在社會中應該發揮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發揮我們現有的能力,把它們應用到更多更需要的場景中,為社會創造價值,這是我們正在努力思考的難題。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為問題尋找答案,為能力尋找應用場景,是一個非常愉快的創新創造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