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及創新將驅動後疫情時代發展
如果你曾為2020 年立下計劃,那麼你大概不得不作出調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對整個世界造成了巨大衝擊,公共部門及私營組織都必須去應對一系列經濟及健康方面的新挑戰。然而縱觀歷史,類似重大變化却往往能掀起一波創新浪潮,為這艱難的一年帶來一線曙光。
近日,騰訊首席戰略官兼高級執行副總裁James Mitchell與 200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里克‧馬斯金 (Eric Maskin) 教授進行對談,探討後疫情時代如何實現經濟復蘇,以及創新如何引領這一進程。馬斯金教授是「機制設計」理論的開創者,該理論是經濟學中以目標為導向進行經濟激勵的研究領域。他最近分析了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如何利用經濟機制來促進新冠疫苗的創新及開發。這場討論也是騰訊研究院主辦的《騰訊對話‧Tencent Dialogue》系列的其中一期。
騰訊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對話諾獎得主埃里克·馬斯金教授,點擊連結觀看重播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數以億計的人正在以新的方式擁抱科技,包括在線學習、居家辦公,甚至是線上問診。與此同時,各企業也在迅速適應及調整,積極探索新冠疫情之下社會變化中所蘊藏的新機遇。
從積極的角度看,外源性衝擊往往可以刺激創新。這種衝擊不僅能夠直接促進疫苗研發及防疫措施等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而且會間接地影響企業家、政府及公司的決策及行為,衍生出思路創新。
創新是2020年的主題
儘管今年像坐上過山車般跌宕起伏,馬斯金及Mitchell都認同創新仍是2020年的主題。 馬斯金說:「需求是創新之母,人類最具創新性的時刻常常發生在身處困難之時。」乍聽起來似乎有悖直覺,但由於新冠疫情和隨之而來的封鎖措施,創新已以嶄新的方式紥根。Mitchell預判在後疫情時代將呈現三大關鍵主題:
- 世界未來的創新正逐漸由一種基於物理學的範式,轉向基於物理學及生物學結合的新範式。簡而言之,這一趨勢的基礎是人類對DNA及RNA進行測序的能力,以及對病毒進行編碼或修改DNA的能力讓防治疾病更為高效。
- 沉浸式虛擬體驗的需求將快速增長。人們居家隔離期間透過互聯網工作、上學、開會等,未來可能需要深度虛擬體驗,在虛擬世界中直接複製物理世界的體驗。
- 企業將加速上雲進程。許多企業已經著手推進數字化轉型,將軟件及服務遷移至雲端,帶動了産業界的上雲風潮。相比歐美企業,中國企業數字化還有巨大追趕空間。不過企業數字化的需求及供應能力之間可能會有缺口或短期滯後。
馬斯金教授補充道,他的研究領域──「機制設計」,在驅動創新及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方面,都能發揮關鍵作用,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在討論時馬斯金說道:「機制設計的主要原則是如何讓社會參與者通過行為實現一個重要的社會目標──平等。」這位諾獎得主以二十多年前無線電頻譜資源的拍賣程序設置為經典案例,講述了機制設計如何幫助經濟發展及技術創新。企業競標無線電頻譜使用權的理念不僅確保了市場競爭而且最大化利用了無線電頻譜資源,進而倒逼了電信革命。馬斯金認為無論是當下的全球疫情,還是解決諸如氣候變化之類的長期挑戰,機制設計都大有可為。
企業數字化進程加速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數字化工具的價值已得到十足體現。消費互聯網在美洲、歐洲及亞洲的大多數國家及地區都非常發達,而金融科技(技術與金融服務結合的産物)在疫情期間也取得了長足發展,為中小企業及個人的商業活動提供了便利。
Mitchell表示,相比之下,産業互聯網在中國企業中的滲透及部署仍然較消費領域滯後。這使得企業應對疫情衝擊時的差距一目了然。在疫情衝擊最嚴重的第一季,中國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大幅下跌。第一季工業産值下降 8%,零售額銳減 19%,消費品銷售額僅三月份單月就暴跌了 16%。但也並非所有行業都在衰退。今年三月,金融業同比增長 4%,通信、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 4%,高科技製造業增長 9%,工業機器人製造業增長 13%。
自動化程度高、數字化較為普及的行業在疫情期間表現較好,普遍受創更重的傳統行業則希望能夠打造更智能、更網絡化的産業鏈,以建立同樣的風險抵禦能力。Mitchell建議企業利用5G、物聯網、智能終端、傳感器等新的增强型基礎設施來提升産業鏈的韌性及穩定性。
Mitchell 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無法一蹴而就。目前,中國的一些傳統行業需要首先將離線數據數字化再考慮其生産使用,這一進程需要一段時間,同時也需要第三方服務商提供支持。騰訊已經在幫助企業客戶對其數據進行數字化處理,並且會直接去到客戶公司所在地提供現場服務。
然而,數字化轉型會直接影響員工,使一部分工作崗位岌岌可危。Mitchell鼓勵企業要重視對勞動者的保護,減輕自動化、産業智能化及物聯網所造成的失業影響。産業互聯網將淘汰一些傳統工作崗位,但也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並幫助他們實現向新經濟形態的就業轉型至關重要。
後疫情時代的科技創新
此次新冠疫情如同一場被動的大規模自然實驗,在巨大的時空裏檢驗各種解決方案。隔離及封鎖措施助推了遠程會議、遠程教育、在線社交、在線遊戲、數字支付及電子商務等領域的發展。Mitchell指出,騰訊在內的一些公司已洞察到這些變化,他强調了受疫情影響而凸顯的三大趨勢。
敏捷創新。新冠疫情迫使許多公司在摸索中前行,在變革中成長。騰訊會議(國際版稱為 VooV Meeting)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受疫情影響,騰訊會議的發布時間比計劃提前數月。上線後不到兩個月,騰訊會議就擁有了 1,000 萬日活躍用戶,成為世界上用戶最多的視頻會議應用程式之一。上線之初産品功能並不完善,但開發團隊考慮到人們對視頻會議的迫切需求,加班趕工,將上線計劃時間提前,同時積極認真聽取用戶反饋,快速學習吸收,以確保這款産品能在用戶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服務。騰訊會議團隊敏銳發現並牢牢把握住機會。
騰訊會議上線後迅速成為全球用戶最多的視訊會議應用程式之一
當然,騰訊並不是危機中敏捷創新的唯一例子。其他企業也情況類似,大家都不得不迅速地徹底改造現有流程及系統,無論是界面設計、計算能力還是市場策略。産品創新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而用戶反饋對於改進産品及服務至關重要,尤其是當開發光速進行中。
遠程協作。新冠疫情期間,全球各地紛紛採取了隔離措施,人們被迫居家辦公,自然地推動了遠程協作工具的普及。我們都盼望著疫情盡快結束,儘管人們大概還會繼續使用這些方便、可靠的服務。
遠程協作的最佳案例是遠程醫療服務。正如馬斯金所說的,「需求是發明之母」,在新冠疫情期間人們對醫療服務的剛需驅使自我診斷工具及遠程問診的需求激增,騰訊健康迅速推出小程序,幫助篩查高危人群,為公衆提供醫療諮詢。我們還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醫務人員分析醫學影像,將胸部 CT 掃描的篩查時間從 15 分鐘縮短到 5 分鐘。
其他遠程技術還有遠程教育,對學校和學生來說這已成為了新常態;此外,無人機送貨日益普及,線上協同軟件也得到廣泛使用。
業務適應性。適應性改造是指企業可以迅速轉向一個與原業務不相關的新市場。從生産口罩的汽車製造商到開發在線教育課程的遊戲公司,我們已經在多個行業目睹了這一現象。我們應特別留意任何有助於加强靈活性的改革,因為這種能動性和創造性有助於我們在後疫情時代攻堅克難,蓬勃發展。
臨近對談尾聲,Mitchell提到他在居家隔離期間重讀了威廉·吉布森 (William Gibson) 三十年前寫的科幻小說《神經漫游者》(Neuromancer)。這本書精彩的地方在於,作者在互聯網面世之前就預見了它的到來。小說裏的人能夠登錄到一個虛擬世界──一個物理環境的逼真鏡像中。
這不是今天的互聯方式──至少現在還不是。我們所有人都使用互聯網,但是現在我們依靠特定的應用程式來解決具體問題,例如通過即時通訊軟件與朋友保持聯繫或借助會議軟件與同事進行協作。每個應用程式中的社交圖譜及用戶體驗都不同。
Mitchell分享道:「現在,人們被迫居家隔離一段時間,我們看到了對全方位虛擬體驗的需求在增長。」未來的互聯網虛擬體驗可能會更加綜合、完整地反映現實物理世界。
「這是一種不同形式的虛擬化,更類似於三十年前小說中的願景:在虛擬世界中,複製更多的物理世界的體驗;而不是目前佔主導地位的方式,即通過手機隨時進入虛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