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食堂”开张,促进和谐人象关系
为了缓解人象冲突的问题,环保人士与当地社区合作,通过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的一个项目,为大象持续提供食物。
腾讯基金会“99公益日”年度公益活动为这一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旨在缓解人象冲突,并通过土地混合利用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从而确保村民收益。
位于中国云南省的一只小象。
丧失栖息地扰乱了动物的行为
关于亚洲象的迁徙原因有很多争论,有的人说是象群首领的失误所致,但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环境破坏的结果。无论如何,此次事件都突显了大象面临的困境。如果我们不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就可能发生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
云南省是中国几乎所有野生象的家园。其中许多大象生活在靠近缅甸和老挝边境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那里是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益于保护区的建立以及禁猎法规的出台,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约300只。
如今,大象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非法偷猎,而是农业开垦对大象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破坏。不可持续的集约农业加剧了这一问题,使土地更加贫瘠。
村民与大象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常见,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冲突,包括建立预警系统、安装电栅栏、对农作物和财产定损赔付等。
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阻止大象离开保护区吃掉成熟的庄稼,于是一些村民放弃了玉米等传统作物,改种大象不喜欢吃的橡胶和茶叶。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大象的食物越来越少,导致它们越走越远。
可持续的解决方式
五年来,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已建成近1500座“大象食堂”,为周边的大象提供苞谷和甘蔗作为食物。但基金会预计还需要更多食堂才能满足野象们的大胃口。
项目的下一阶段将是部分恢复传统的轮耕轮歇方式,为大象创建食源地,并努力回归到古时和谐的人象共存关系。
护林员在大象食堂喂养小象。
通过恢复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的传统耕作方式,以及打造提供各种营养食物的大象食堂,我们帮助村民从野生动物保护的受害者变成受益者,他们因参与该项目而获得经济补贴。
保护区边缘的农业用地用于种植适合大象食用的植物,土地会在几年时间内留作此用,然后再恢复正常的农业用地,种植香蕉和甘蔗。
在当前阶段,用于大象食堂的土地新增了300多亩,每亩地给予村民800元人民币补助。这是个好的开始,但我们还需要继续投入。到目前为止,已有5300多人捐款,主要用于补贴以及购买农作物种子。
这是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