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重新思考疫后教育模式,运用科技提高教学成效
新冠疫情的长期持存,使得教育数字化成为一种新常态,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创新和发展趋势的思考。近期,腾讯研究院和一丹奖基金会邀请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杰出成就经济学教授James J. Heckman和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一丹奖”创办人陈一丹博士展开在线对话,探讨教育数字化趋势、教育模式创新,以及教育平等化建设等议题。
————————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了全球民众的生活,公司企业深受其累,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国际出行几近停转。学校停课让莘莘学子无法与同学一起学习和成长。联合国的一项报告指出,今年有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16 亿学生无法到学校上课,占全球所有学生的94%左右。学生们因此失去了与老师面对面互动、与同学合作学习以及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
疫情促使许多学校转向线上教学,幸而近年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飞速发展,使这种教学模式成为可能。线上教学不仅把实际课堂搬到网上进行,还兼具其他优势,例如,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定制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确实存在一些缺点。现今世界贫富悬殊,线上教学则可能加剧这一问题。线上教学需要稳定的网络连接和可以联网的设备,而这两样东西在很多地方仍然是奢侈品。专家正在想方设法创造公平的学习条件,尽可能让线上教育惠及最广大的学生群体。
线上教育的未来正是腾讯研究院最近一期《腾讯对话》的主题。会上,陈一丹分享了他对于未来教育以及科技如何能够助力教师和学生的看法。
疫情催化变革
陈一丹表示,线上教育普及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不是新鲜事物了。早在20世纪90年代消费互联网初期,已有人提出发展线上教育,但是大多数学校都遵循传统教育方式,只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尚未广泛应用。陈一丹表示:“以往在线教育是进不了K12课堂的,只能在课外辅导、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外围板块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
今年疫情突然爆发,学校停课关闭,学生不能回校上课。学校的关闭催化线上教学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也让家长更加关注如何以科技帮助孩子学习。在家长的支持下,线上教育在短短数月内成为暂代传统教育的新型教学方式。
陈一丹补充道:“在线教育第一次打入了K-12课堂,成为承担教学工作的主力。从课堂交流到布置作业,老师、学生、家长都有第一时间和第一手的数字化学习体验。”
家长的支持对于提升线上教学的成效至关重要。线上教学让家长有更多机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提供支持和鼓励。此外,线上教学还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甚至可以围绕学生的需要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线上教学新时代
线上教学短期内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克疫情,但长远来看线上教育大有可为,未来可期。陈一丹表示,线上教学可以让教育活动真正围绕学生的需求展开。
陈一丹补充说:“我们应重新审视学校教育体系,在风格和内容上拥抱新变化,追求创新。我们应该以开放的思想拥抱激励式教学、人工智能算法、社交媒体等新方式,发挥其正向作用。”
科技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能帮助教师减轻工作量。像批改作业之类的工作其实可以通过AI来完成。教师可以基于“知识图谱”来评估学生的成长轨迹,了解他们的短板,进而提供定制化建议。线上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
线上教育也开启了新的师生互动模式,提供了更多评估学生对新概念理解的方式。游戏形式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家长和教师可以观察孩子的互动情况来评估孩子的认知水平、利他主义和心理情况。这些工具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帮助他们与学生互动、评估其学习能力,并且形成更多针对学生需要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一丹奖
当人们身处全球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公益慈善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企业和个人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支持社区,向那些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非营利机构不仅能够帮助解决与疫情有关的紧急需求,而且对于教育创新和教育研究等议题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腾讯一直积极为中国和全球其他地区的社区筹集资金,在最近的“99公益日”期间更是通过线上筹款的方式吸引到5,780万捐款人次,募得善款超过人民币30亿元,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互联网让慈善公益在中国迸发起来,让所有的爱心通过科技的方法迸发起来。”陈一丹说道。
陈一丹认为,慈善基金会的支持在教育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他在 2016 年成立“一丹奖”的初心。“一丹奖”是由其捐资设立的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旨在通过公益事业推动全球教育变革。
“我希望‘一丹奖’能够通过奖励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突破,让全世界受益。”陈一丹说道,“展望未来,我们相信一丹奖获得者和一丹奖聚集的这些教育工作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能够激励更多人在当下和未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